認識產後抑鬱 | 產後抑鬱原因、潛伏期、症狀以及治療方法
- kityee0719
- 22小时前
- 讀畢需時 3 分鐘
產後除了迎接新生命的喜悅,對許多媽媽而言,也是一段身心劇烈變化的時期。當荷爾蒙起伏、角色轉換、家庭與自我期待交織在一起時,情緒波動自然難免。產後抑鬱不只影響媽媽的心情,也會牽動伴侶關係、BB的情緒發展,甚至整個家庭氣氛,因此及早察覺及治療格外重要。
為什麼會出現產後抑鬱?
產後抑鬱原因通常和生理、心理及社會多重因素有關。了解背後成因,能幫助媽媽更理解自己正在經歷的變化。
生理因素:荷爾蒙和疲勞影響情緒
生產後,雌激素與黃體素水平急降,令情緒調節出現失衡,加上長期睡眠不足與體力透支,媽媽更容易感到焦慮和無力。
心理因素:壓力與自我懷疑
初為人母的責任感,加上對自我能力的懷疑,容易形成心理壓力。若對產後身形或健康變化感到焦慮,也會進一步影響情緒。
社會因素:支援不足與經濟壓力
若缺乏伴侶或家人的情感支持,或面對育兒與財務壓力,孤單與無助感會令情緒更難平復。而且面對育兒開支龐大、家庭財務壓力,也可能引發產後抑鬱。
什麼時候容易出現產後抑鬱?
產後抑鬱潛伏期多在產後2至6週間出現,但其實產後一年內都可能發作。若本身有情緒病史、缺乏支援、或在生產過程中經歷創傷,都是高危因素。部分媽媽甚至在懷孕後期已出現情緒困擾,延續至產後。
產後抑鬱的症狀:如何辨識產後抑鬱?
產後抑鬱絕非想太多或不夠堅強,它有清具體的臨床症狀。如果你發現自己或身邊的媽媽出現以下情況,請務必提高警覺:
情緒長期低落、易哭,或想哭卻哭不出來
對原本有興趣的事情(包括BB)都提不起勁
食慾大減或睡不著、經常早醒
無時無刻都覺得累,沒動力做任何事
難以集中精神,決策力下降
自責、內疚、覺得自己什麼都做不好
焦慮、煩躁,情緒易失控
若這些情況持續超過兩星期,並影響日常生活,就應盡快求助,不要獨自承受。
產後抑鬱的預防及治療方法
尋求專業幫助
若你長期情緒低落或焦慮,請主動向母嬰健康院或家庭醫生求助。醫生可按需要轉介至精神科醫生或臨床心理學家作進一步評估及治療。亦可向社工或輔導員傾訴,他們能提供情緒支援與轉介服務。透過專業協助,媽媽能更快了解狀況,找到最合適的幫助與方向。
家庭及社會支持
陪伴和理解,是媽媽走出情緒低谷最好的力量。與伴侶保持溝通、共同分擔育兒責任,能減輕心理壓力。主動向親友或媽媽群組求助、傾訴,讓情緒有出口,也讓媽媽不再覺得孤單。
自我照顧和生活調整
別忘了,你也需要被好好照顧。讓自己多休息一點,有需要就請家人幫忙做家務或照顧BB。找時間做些令自己開心的小事,散步、聽音樂、見朋友都好。飲食保持均衡、少喝酒不抽煙,令身體慢慢恢復,心情自然也會變輕鬆。




